多看書可以增長自己的知識,充實自己的腦袋,最近看到這本書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覺得很不錯,很想買來看看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朋友推薦我上網路書局買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不止省去交通通勤的時間,還會幫你把書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宅配到家,覺得對朝九晚五的小資族真的很方便,如果你也想買這本書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也可以上網路書局比價看看,或是逛逛其他的書籍也不錯唷!

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

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

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



商品網址: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6720020929&RID=C1000302652&lid=book_class_sec_se&actid=WISE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相關影片























      《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



      大隱在城,那些一眼萬年的所在

      在馬路旁,在巷弄間,在轉角處,在不起眼的建築裡,

      藏著歲月沉澱後的意外驚喜。



      當我們穿越時空來到這裡,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時刻、那些場景,一一浮現,

      時光釀成的記憶,長駐在老上海,緩緩走進我們心底最柔軟的角落......



      城市如人的手掌,散落於上海各處的老房子串起了或長或短的掌紋,令歷史變得有跡可循。──《TimeOout上海》撰稿人沈豔燕



      上海,一個混合了摩登、神秘、迷醉的複雜名詞,單用魔幻或者花天酒地來概括顯然是片面的。上海因為複雜而構成上海,秘境截取每個人眼裡的上海一角、一面,它們拼貼在一起,成為獨一無二的大上海。──著名記者甘鵬



      《上海秘境》資訊豐富,寫得深刻動人。──作家張國立





      【走在時間之外,走進故事之內】

      上海,一個新舊交融的都市,時間將她一步步推向了現代化的國際舞台,但也不能免俗地在她身上烙下了歲月的痕跡。於是,她既有十里洋場的繁華奢靡,一貫的輕浮冷豔,但半世的的顛沛流離、中西雜揉,也讓她渾身發散著滄海桑田的風霜,氣質別具。

      對於這樣的一個大都會,許多人瞧見的是她風光的外表,走訪的是她華麗閃耀的名勝,但對久居上海的人來說,有故事的地方才是上海顛倒眾生的魅力所在。

      ■「首席公館」─2007年開業的「首席公館」酒店,原是上海灘青幫老大杜月笙買賣鴉片的大本營,也是梅蘭芳長期表演的舞台。

      ■「梓園」─隱身於喬家路的老舊洋樓,曾是不世出的天才愛因斯坦落腳上海的居所。

      ■「愛廬」─東平路的法式洋房是宋美齡的嫁妝,也是宋子文給蔣介石的賠罪禮。

      ■利西路上破敗的員工宿舍是李鴻章曾經居住的老宅子。

      ■唐沽路的圓陣式老房子群裡,曾經有一群見不得光的大班太太們,癡心喊著身後的日本男人「阿娜答」。

      ■「白俄教堂」─在皋蘭路的白俄教堂吃頓飯,在地圖上找不到的靜安別墅喝杯咖啡。

      ■「息焉堂」─在薄暮下,踩著暈黃的夕陽餘暉,走一趟日耳曼教堂「息焉堂」。

      到了上海,切勿行色匆匆,在《TimeOut》的帶領下,你可以穿越時光,撥開那些擾亂視線的迷霧,在時間長河裡掏洗過的50個隱藏版秘境,像個老上海,聆聽光陰的故事,體驗行走的魅力。











      濃妝上海背後的50處寫真……

      繁華的大都會,就像個風華正茂的絕美女子,你只一心驚詫她的美貌,來不及也無心思細品她轉身的姿態裡陶養多年的雍容。

      上海,就是這樣的一個的都市。讓你迷炫她的五光十色,就此輕易地忘了她曾經層層疊疊地載滿了歷史風霜。

      對久居上海的人來說,最值錢的是那些飽含故事的老建築,是那些隱藏在風霜下由人物串連的脈絡,是那些湮沒在灰塵中兀自發光的市井。《TimeOut上海》雜誌挖掘上海最好的50個去處,在幾個老上海帶領下,你可以穿街走巷,觸摸到上海人最真實的生活樣貌,還原老建築最初始的身分。

      比如說,夜貓子趨之若鶩的酒吧,原來的身分是白俄教堂;上海作家協會的所在地,原是火柴大王劉吉生特地為夫人建造的愛神花園; 2007年開業的「首席公館」酒店,原是上海灘青幫老大杜月笙買賣鴉片的大本營;周潤發的「和平飯店」曾經是「“遠東第一樓”」,現在重出江湖;李安《色戒》中王佳芝坐黃包車去的福開森路,就是現在有著諸多老洋房的武康路……
      這些老建築的故事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但只要保有好奇心,不甘做個獵奇過客,你可以探訪的絕對是上海的本真,一個素顏比濃妝更撼動人心的都市。(文/橡實文化編輯)

























      • 作者介紹





        過年禮盒推薦

        《TimeOut上海》雜誌



        這是城市指南領域裡最著名的媒體品牌,以善於發掘的眼光、獨到的見解、不落俗套的文藝評論及多年的口碑,樹立了極強的公信力及獨特的風格。要真正了解上海,當然得有老上海帶你穿街走巷,在秘境中串起老建築的故事,深入見識那個人人口中的老上海最真實也最豐富的面貌。













      三峽安格斯牛肉


      烤肉宅配 樹林

      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目錄導覽說明





      • 01 外灘之外,百年詩意的源頭

        這裡的小路像十九世紀的倫敦,或是某個保存完好的歐洲小城。這種安靜的世俗感,層層疊疊載滿了歷史風霜,在它未來得及整修一新時,好好品味它的滄桑吧。。

        02 外灘鐘樓,光陰的故事

        大鐘見證最多,看過人事更迭浮沉,有滿腹的故事。然而,除了十五分鐘一次劃破外灘上空的鐘鳴之外,它默默無言。掌握了時間的大鐘,選擇緘默。

        03 聖三一堂,紅牆隱隱雲中見

        清水紅磚,讓人一塊也不捨得動,正是這座教堂迷人之處。早年的西文書裡,洋人常提到:「輪船駛入黃浦江,看到了大教堂的尖頂......上海到了。」那座尖頂,正屬於聖三一堂。

        04 歌照唱、舞照跳,和平飯店重出江湖

        上海是個江湖,重出江湖的和平飯店,非但沒有像一般江湖老大那樣徹底把自己的歷史來個大洗底,反倒將一些江湖傳說,坦然地攤開在你面前。

        05 白俄教堂,一頁滄桑史

        原來的教堂一樓被改造成西班牙風格的酒吧,教堂窗邊的彩繪玻璃讓室內瀰漫著一股既浪漫又熱情的拉丁風情,這裡成了夜貓族的天堂

        06 上海文廟,愛書人的天堂

        說起盤踞在老城廂裡的文廟,上海人都曉得是景仰儒宗先師的聖地。只怕少有人知道:文廟前藏著個「鬼市」,文廟內隱著滬上首家市立圖書館。

        07 在梓園,尋找愛因斯坦的足跡

        全世界最聰明的人曾經在上海住過,這棟洋房還在。精緻的木造百葉窗和大理石砌成的雕花陽台,在一層層油漆背後,說著它當年的榮耀。

        08 紙片樓,我不是釘子戶

        天色不太好,灰濛濛的,紙片樓和天際構成的角度是薄薄的切片,有點像在看魔幻片。走近了看,這幢四層樓的老房子是帶有三角的多邊形建築。

        09 瑞金賓館,內斂與矜持是本色

        跨過悄無聲息的沉重鐵門,每一個角落都浸透著過往足跡的堅定或猶疑,瑞金賓館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都是歷經時光洗禮的信仰者,已不需任何人評斷。

        10 在若瑟堂,窺見歲月不動聲色的力量

        上海之大,真是無奇不有,教堂與小學混搭,你一定沒見過幾回吧?工作日是小學,禮拜天供信徒做彌撒,世俗與神聖碰觸,竟也處得和樂融融。

        11 公益新天地,接棒慈善薪火

        公益新天地園區的前身是辛亥革命後建立的「新普育堂」,由中國慈善家陸伯鴻先生為收養孤兒及醫治孤寡病殘等弱勢群體所創設。如今薪火相傳,美好的祝願得以延續。

        12 周公館,那片被歲月侵染的竹籬笆

        風,滲透進思南路上周公館外面的籬笆牆。這排籬笆牆,腔調怎可以如此美好?除了風和陽光日日浸淫之外,其他一概不理,它有自己的節奏,踩著永不凋零的藍調。

        13 文化廣場,白貝殼下的藝術啟蒙

        在上海,找不出第二個地方,比這裡更命運多舛。她迎來人聲鼎沸,也送走滿目瘡痍;無數次凋敝,又被撈起與拯救。但她始終對所有上海人敞開懷抱,很多人第一次的藝術啟蒙,就來自這裡。

        14 克萊門公寓,斜陽外的寧靜

        這裡,最美的時刻是黃昏。如火的斜陽,照著紅色調的房子,罩著最濃重的華美。不得不承認,克萊門公寓是火性的,是法租界透徹的鮮紅,是法國人的浪漫奔放。

        15 首席公館,流氓大亨攢錢的大本營

        在這裡,杜月笙坐在矮圈椅上,把鴉片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名伶梅蘭芳、孟小冬都在此留下足跡。這兒的房間看得見風景,更看得見歷史,記錄了上海灘青幫教父的恩怨情仇。

        16 武康路,一條永不拓寬的文化名街

        電影《色戒》最後那段,拿了大鑽戒但是放走了易先生的王佳芝淡定的坐上黃包車,隨即輕描淡寫的說了句「到福開森路去」。提到的福開森路便是現在淮海中路與華山路之間的武康路。

        17 愛廬,此情只淡水 火鍋吃到飽關風月

        房子四壁爬滿了藤蔓,四季各有不同風情。有人認為,蔣介石喜歡愛廬,是因為這棟房子和中山故居相似,而宋美齡喜歡愛廬,是因為這裡的生活是她喜歡的西式。

        18 大福里,抖落滿地金銀

        當年法租界的一個高端里弄,有很多歷史名人居住於此。路上隨便一幢花園洋房,都是品相一流。那些藏於綠樹背後的建築,抖一抖就是金銀滿地。

        18 董家住宅,好光景掰著吃

        陽光似乎特別厚愛這棟小樓,每個角落都無所遺漏,連地上縫隙中生長的不知名藤蔓,也沐浴在豔紅色的光線中,牆壁被染成好看的鐵銹紅,拱形的扶手和雕欄,此時顯得格外恬靜。

        19 不進老圖書館,不算交大人

        都說不進徐家匯的門,不算交大人。而若去了徐匯校區,又錯過了交大老圖書館,壓根算不得去過交大。

        20 周家花園,上海第一天價老洋房

        庭院深深深幾許,位於寶慶路的這棟房子,或許是上海最負盛名的花園洋房。她因為沉默而美好,在牆壁的每一條縫隙中滲透出生命,刻畫著歷史。

        21 走進太原路,走入時光隧道

        跨過一段竹籬牆,任時光流轉。白日裡,太原路一帶多是老人家,甚至讓人懷疑這裡根本就是空城一座。被爬山虎糾纏的太原路別墅群在沉屙往事中,已經漸漸鎖緊眉頭,再也不曾計上心頭。

        22 徐匯濱江,尚有寧靜就好

        對寸土寸金的上海市區來說,徐匯濱江的存在就是一個奇蹟。這裡人流稀少,附近也沒有臨近的大片住宅或是交通集散點,清靜優雅、傲然世外,

















      【外灘之外,百年詩意的源頭】

      這裡的小路像19世紀的倫敦,或是某個保存完好的歐洲小城。

      這種安靜的世俗感,層層疊疊載滿了歷史風霜,在它未來得及整修一新時,好好品味它的滄桑吧。

      一直覺得上海有兩個外灘:一個在中山東一路,一個躲在中山東一路背後。前一個外灘屬於所有跟上海有關的明信片,屬於熙熙攘攘的各地遊客,屬於黃浦江上的汽笛和寬闊大道的車流人海。後一個外灘藏在深閨人未識,雲淡風清,卻是你沉澱心靈的去處。

      在中山東一路背後的那個外灘,是被遊人和車輛忽略的,藏在萬國建築博覽的背後,隱忍沉寂著,甚至有些許破落。陽光從古老而華麗的大樓之間的縫隙灑照了進來,隱隱劃出一條狹窄的光帶,更多的地方有些陰暗濕潤。橫在路邊的垃圾桶,環衛工人沉沉地推著小車;雜亂無章的停車場,停滿了前往外灘正面的旅遊大巴;廂式貨車和摩托車肆無忌憚地穿行著。說真的,這個地方並不華麗,按照有關部門的做派和頭腦,是恨不得大家沒看到的。可是它真切地存在著。

      ■遙想那個古老而繁華的年代

      你必須要在上海待很久,或許還必須去過很多地方,才能發現外灘背後的美好。相比于喧鬧的中山東一路,這裡的小路更像十九世紀的倫敦,或者某個保存完好的歐洲小城。這種安靜的世俗感,這種逼仄的空間與陽光的透射,這種層層疊疊、載滿歷史風霜而未被來得及整修一新的滄桑感。是的,這裡更像那個原始的外灘,那個試圖在古老東方建立的純歐化的城市。

      滇池路、虎丘路、圓明園路,連路名都沾中國最美麗的幾個景點的光,變得清揚灑脫起來。查了資料才知道,外灘現存的最古老建築,正是躲在這樣一個蘇州河邊的角落裡。

      外灘三十三號花園曾是英國領事館,一八四九年落成,一八七四年重建,是最典型的十九世紀英式殖民地建築,十字形的結構加上拱形立面門窗,甚至不忘點綴上羅馬式欄杆。

      建於一八六六年的聯合教堂因為二○○七年的一場大火而正在重建中,哥德式的磚木結構,三十三公尺高的鐘塔曾是蘇州河南岸的制高點。圓明園路上,那些歷史和風韻絲毫不遜於黃浦江岸卻不為人知的建築更是一字排開,安培洋行大樓、圓明園公寓、哈密大樓、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大樓、協進大樓、蘭心大樓、真光大樓……可以說,這裡的建築更接近於外灘本來的面目,他們是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上海商貿的中心地帶,也是當時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的通道與載體。

      說真的,現在的外灘確實壯闊,確實風韻猶存,但又的的確確不復一份詩意。戴著鴨舌帽、舉著小紅旗的旅遊團或許帶來了滾滾財源,卻也帶走了這個東方歐洲最本質的風貌。只有藏在背後的這一小塊,還留著那個古老而繁華年代的深刻印記。

      舊區改造只會更好,或是更糟?

      從本質上說,像我這種整天遊走和記錄老建築的書寫者,厭惡那些把舊房子改頭換面弄成時髦工廠再抬出來拈花惹草的事情。掐掐手指都能感覺到,現在上海至少有二十個新天地、三十條莫干山路,號稱創意,實則千篇一律;號稱時尚,實則毫無新意;號稱懷舊,實則充斥著商業現金流的浮躁。

      當我得知這個「背面的外灘」要改建成為「洛克外灘源」的消息,心中著實掠過一絲惶恐。不過幸好,從目前的狀況來說,或許沒那麼糟,或許這代表著另一種更可取的方式。

      以現在的外灘美術館為例。這幢原名亞洲文會大樓的建築,並不算太龐大,坐落於曾稱為博物院路的虎丘路上。事實上,這幢樓本身便是赫赫有名的上海博物院—現在的上海博物館、肉乾禮盒組上海自然博物館與上海圖書館共同的前身。一八七四年,在租界政府的支援下,英國皇家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募集社會資金,在上圓明園路(今虎丘路)

      二十號建成永久性會址,內設圖書館、博物院和演講廳。

      其中,博物院也稱「上海博物院」,虎丘路還因此而被稱為「博物院路」。這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之一,也曾是遠東地區中國標本和文物收藏最豐富、影響最大、功能最全的社會教育和文化交流機構,可以說從十九世紀中期至二十世紀中期,這裡一直是上海、乃至遠東的公共文化中心和學術交流中心。一九三二年重建新樓,亦即如今的文會大樓,由英國建築師威爾遜(Tug Wilson)設計,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多種元素,典雅而精緻。二層的演講廳、三層的圖書館、四至五層的博物館陳列廳,均具有不同的建築特色,同時又與設計的功能完美結合。一九五二年,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關閉,其博物院藏品及圖書館藏書分別成了上海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和圖書館的基本典藏。

      ■該慶幸的是,博物館沒有變成賣文創精品的地方

      說了那麼多,只是想說明,這幢樓在歷史與文化上的重要意義。如果它變成一個時尚基地?一間高檔餐廳?賣著奇形怪狀的所謂創意精品,或者乾脆兜售國際名牌成衣?這似乎更像是商業戰勝文化的一個典型案例。萬幸的是,它揭幕而成為外灘美術館。外形基本完好地保留下來,內飾基本上修舊如舊。是的,我們的要求並不能太高,至少不要動輒在百年歷史的古老經典建築牆上敲開一排大洞改成玻璃鋼幕牆也就好。更重要的,這至少是一個非營利性藝術機構。對於歷史的延續和尊重,應是老建築改建中最基本的常識。

      所謂的「洛克外灘源」是一片廣泛的區域—在蘇州河、中山東一路、虎丘路和北京東路的包圍中,粗略估計約有一萬七千平方公尺以上。這一區域承載著外灘一百年詩意的源頭,它的改造遠比南區某一個石庫門或閘北某一座老倉庫要值得更多關注。如果不夠慎重,對這座城市的文化遺產而言,將是非常可怕的淪喪。美術館是可取的第一步,而接下來,作為沒有發言權、沒有資本的文化工作者,我只能靜靜的、帶著一絲緊張的期待著。無論如何,慎重是必須的。

      因為請記住,這不是某個二、三線小縣城,這裡是上海。

      因為請記住,這不是石庫門或者舊廠房,這裡是外灘。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17*24
      頁數:272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TimeOut上海雜誌

        追蹤











      • 出版社:橡實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4/9/18








      • ISBN:9789866362934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

      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

      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

      商品網址: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6720020929&RID=C1000302652&lid=book_class_sec_se&actid=WISE

      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評價,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哪裡買,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評比,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推薦2017,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價格,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特賣會,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折扣價,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推薦好書,上海秘境:觀光客到不了的50個地方好書推薦




      EA7A505AFA826AA6
    arrow
    arrow

    吳雅利狸懾邯椅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